作为技术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公司之一,路盛科技(Ruzet Technologies Co.)在数据机房、通讯、输配电、能源交通、化工电子、金融、卫生、军队和海事、风能和太阳能、智能建筑等行业的电能储备保障领域不懈努力,着力研发,引领着欧洲乃至全球的蓄电池储能技术前沿。
先进的制造和检测控制
路盛(Ruzet)蓄电池产品须经过200多道的制造和检测流程。依赖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控制制造和检测手段,以及艺术级工艺流程,路盛(Ruzet)蓄电池拥有超凡品质,在性能和可靠性以及耐用性方面获得致声誉。
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融合系统的市场价值已经充分彰显。作为开拓者,甲骨文、思科与惠普都收获了创新带来的真金白银。
融合系统的市场价值已经充分彰显。作为开拓者,甲骨文、思科与惠普都收获了创新带来的真金白银。据甲骨文透露,Exadata全球销售额目前已经接近20亿美元;思科更是凭借UCS迅速撬开服务器市场,目前该公司在全球x86刀片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0%,仅次于惠普,排名第二。至于惠普,也早早地推动其融合系统“进驻”在用户的数据中心里,其融合系统之一CloudSystemMatrix的用户已经超过上千家。
2008年业界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思科在内部成立了服务器业务部门,二是甲骨文与惠普联合推出了HPOracleDatabaseMachine(数据库机)。
这两件事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但如果要谈及大红大紫的数据中心融合系统,却不得不追溯到这两件事情上——成立了服务器部门的思科在次年,也就是2009年春天发布了UCS(统一计算系统);同年秋天,甲骨文于OpenWorld大会上推出了Exadata数据库机。而这个Exadata数据库机的雏形可以说就是HPOracleDatabaseMachine,只不过在2009年收购Sun之后,甲骨文用Sun的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替换了惠普的硬件,并更名为Exadata数据库机。与甲骨文“分手”之后,惠普在2009年率先提出“融合基础架构”这个词,并以此为战略,也成为了批大力推动数据中心融合的IT厂商。
更令人鼓舞的是,这可是一片才刚刚开垦潜力无限的新大陆。IDC在《全球融合系统2013-2016年预测》报告中写道,2011年到2016年,融合系统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4%。Gartner则认为,到2015年,全球1/3的服务器中将作为集成在融合系统中的受管资源而集中发售。
然而,“融合”可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IT设备形态和细分市场的形成。实际上,当我们进一步去与不同厂商交流对“融合”二字的理解,去分析市场上各类融合系统,去询问不同行业用户对融合系统的看法时,真切地感受到,一场以“融合”为核心关键词的革命,正发生在数据中心并将席卷整个信息世界。同时,这场革命势必对IT厂商自身和用户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作为产业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我们总结出了四个关键词,试图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场革命。
关键词1:井喷
回顾融合系统从2009年到迄今为止的发展历史,用“井喷”来形容毫不为过。短短不过五年时间,市面上的融合产品从少到多,迅速走向丰富。例如思科UCS、Vblock与FlexPod;IBMPureSystems专家集成系统家族;惠普融合基础架构类产品;甲骨文以Exadata为代表的融合中间件系列;戴尔灵动产品系列;华为FusionCube一体机,等等。应该说,几乎所有拥有服务器产品线的企业级IT厂商都推出了融合类系统。
根据维基百科对融合系统的定义,融合系统是把多个信息技术(IT)组件进行融合,组成一个单一的、优化的计算解决方案。融合系统方案的组件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IT基础设施管理,以及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软件。
显然,维基百科的这个定义比较宽泛,不能进一步描述如今各融合系统之间的区别。Forrester关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分析师刘亮表示,在他们看来,融合系统这几年逐渐形成了三个类别:类是模块化的融合系统,通常是一些刀片服务器与虚拟化软件,再加上管理软件的融合产品;第二类是整合了特定的应用软件的融合系统;第三类指的是更上一层,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这可能就不是一个产品了,而是一个软件定的平台,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和硬件。”刘亮说。
这三个类别的融合系统实际上代表了用户对融合系统的三种实际需求。用户可能只需要一个个“Box”构建基础的IT平台,以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那么购买思科UCS或戴尔PowerEdgeVRTX(灵聚)服务器或华为TecalE9000等产品就好;如果要部署云平台或虚拟数据中心,惠普CloudSystem、IBMPureFlex、思科Vblock或FlexPod等都是好的选择;而甲骨文Exadata、IBMPureData、SAPHANA、华为FusionInsight等则属于与特定应用紧密绑定的融合系统。实际上,IBM、惠普、戴尔、华为等厂商已经推出了各个类别的融合系统,以尽可能全面地覆盖用户的需求。
从融合技术本身,华为计算领域架构师姚益民表示,同一类融合系统,即使都是实现了服务器、存储、网络、管理的融合,其实技术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